反渗透(RO)膜和电去离子(EDI)技术是水处理中两种重要的工艺,它们各自具有独特的优势,常被组合使用以制备高纯度水。
反渗透(RO)膜的优势
反渗透技术基于物理筛分原理,通过高压(4-15MPa)使水分子穿透半透膜(孔径约0.1纳米),有效截留溶解盐、胶体及微生物
。其核心优势包括:
- 高效脱盐:对单价离子(如Na⁺、Cl⁻)的脱盐率可达90-99%,能去除水中绝大部分杂质。
- 应用广泛:适用于食品饮料、循环冷却水等对水质要求≤5 μS/cm的场合,也是海水淡化和太空废水回收的关键技术。
- 预处理简单:作为初级纯水设备,可承担90%以上的脱盐负荷,为后续深度处理(如EDI)减轻压力。
电去离子(EDI)技术的优势
EDI技术结合了电渗析和离子交换树脂,通过直流电场驱动离子迁移并实现树脂连续再生。其突出特点为:
- 超纯水产出:出水电阻率≥15 MΩ·cm(电导率≤0.055 μS/cm),满足电子、制药等行业的超纯水标准。
- 环保节能:无需酸碱再生,无化学废液排放,能耗仅0.05-0.1 kWh/m³,水利用率超90%。
- 连续运行:支持24/7不间断工作,模块化设计便于维护,适合对水质稳定性要求高的场景。
协同应用与选择建议
现代高纯水系统常采用“RO+EDI”组合工艺:RO作为预处理去除大部分离子,EDI进一步精制以解决RO对弱电解质(如硼、硅)去除率低的问题。选择时需考虑:
- 水质需求:若需电阻率>15 MΩ·cm(如半导体清洗),必须联用RO与EDI;若水质要求≤5 μS/cm,单独RO即可。
- 成本效益:EDI初始投资较高,但长期运行成本低于传统离子交换工艺,约1年可抵消投资差额。
综上,RO膜以高效脱盐和广泛适用性见长,而EDI技术则在超纯水制备、环保性和连续性方面表现卓越,两者协同可最大化水处理系统的综合效益。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