纯化水制备系统的工艺流程通常包含预处理、反渗透(RO)、深度除盐及终端处理等关键环节,具体流程如下:
1. 预处理系统
- 原水储存:原水进入原水箱,通过原水泵输送至多介质过滤器,去除悬浮物和浊度。
- 活性炭吸附:活性炭过滤器用于去除余氯、有机物及微生物
。 - 软化处理:若原水硬度较高(>300ppm),需通过钠离子交换树脂降低硬度,防止反渗透膜结垢。
- 精密过滤:保安过滤器(5μm)截留大颗粒杂质,保护后续反渗透膜。
2. 反渗透系统
- 一级反渗透:高压泵将预处理水压入反渗透膜,去除98%以上的无机盐、有机物及微生物,产水电导率可降至5μS/cm以下。
- 二级反渗透(可选):进一步降低离子含量,产水电导率可稳定在2μS/cm以下,适用于高纯度需求场景。
3. 深度除盐
- 电去离子(EDI):通过离子交换树脂与电场再生技术,无需酸碱再生,可持续产出电阻率达15MΩ·cm的高纯水。
- 混合床离子交换(传统工艺):阴阳树脂联合去除残留离子,需定期用盐酸/氢氧化钠再生。
4. 终端处理
- 紫外杀菌:254nm紫外线破坏微生物DNA,抑制细菌滋生。
- 巴氏消毒(可选):维持水温80°C以上热循环,防止生物膜形成。
- 微孔过滤:终端0.22μm过滤器确保水质无菌3。
典型工艺组合
- 制药行业:原水→预处理→二级RO→EDI→紫外/臭氧杀菌→循环分配系统。
- 工业初级纯水:砂滤+炭滤+软化→一级/二级RO→紫外杀菌。
关键参数
- 产水标准:电阻率≥0.5MΩ·cm(药典要求),微生物<100CFU/mL。
- 控制要点:反渗透膜定期化学清洗,EDI系统监测电导率,循环管路保持湍流(≥2m/s)。
不同应用场景(如医药、电子、化工)可能调整工艺组合,需根据原水水质及产水标准选择最优方案。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