密封件老化或损坏
- 模块端板密封圈长期使用后老化、变形或破裂,导致接口处渗漏。
- 安装时密封圈未正确压紧或受到机械损伤(如划痕)。
模块结构异常
- 膜堆因压力波动或热变形导致内部隔网错位,水流通道密封失效。
- 端板螺栓松动或受力不均,造成模块整体密封性下降。
操作压力超限
- 进水压力超过模块设计上限(通常需≤0.4MPa),导致膜堆膨胀或密封面分离。
- 系统背压异常升高(如浓水阀关闭),间接破坏密封结构
。
外部机械损伤
- 运输或安装过程中模块受到碰撞,导致壳体裂纹或密封面变形。
- 管道连接处振动或应力传递至模块接口。
水质与结垢影响
- 浓水侧结垢(如CaCO₃、Mg(OH)₂)导致流道堵塞,局部压力骤增引发泄漏。
- 高硬度或高硅水质加速密封件腐蚀。
解决方案建议
- 立即停机检查:定位漏水点(如端板、电极接口或浓水出口)。
- 更换密封件:使用原厂规格密封圈,并均匀紧固螺栓。
- 压力校准:确保进水压力≤0.35MPa,浓水流量为进水的5%-10%。
- 定期维护:每6个月检查密封状态,清洗模块防止结垢。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