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核心技术分类与原理
反渗透技术(RO)
- 作用:通过半透膜在高压下分离水分子与溶解盐、有机物、微生物等杂质,去除率可达95%-99%。
- 工艺位置:通常作为核心净化环节,位于预处理之后。
离子交换技术
- 化学树脂交换:利用树脂吸附水中离子(如钙、镁、重金属),置换为氢/氢氧根离子,显著降低电导率。
- 电驱动膜技术(EDI):结合电场与离子交换膜,连续再生树脂,无需化学药剂,适用于电子/制药行业。
预处理关键技术
- 多级过滤系统:
- 石英砂过滤器:去除悬浮颗粒、泥沙;
- 活性炭过滤器:吸附有机物、余氯及异味;
- 精密过滤器(5μm以下):截留微细颗粒,保护后续膜组件。
- 软化工艺:通过钠离子交换树脂降低水质硬度,防止膜结垢。
深度纯化技术
抛光混床:在EDI后进一步去除残余离子,使电阻率接近18.2 MΩ·cm的理论纯水值。 超滤(UF):截留胶体、病毒及大分子有机物,作为RO的前置或补充工艺。
二、技术组合与应用场景
不同领域对水质要求差异显著,设备通常采用模块化组合工艺:
- 电子/半导体行业:双级RO + EDI + 抛光混床,确保无离子残留,保障芯片清洗安全。
- 光伏产业:集成RO与EDI,强调设备自动化与在线水质监测,满足高效节能需求。
医疗/实验室:离子交换树脂型或电解纯化设备,侧重微生物去除与操作便捷性。
三、智能控制与稳定性设计
- 自动化控制:PLC系统实现一键启停、压力异常报警及停机保护,减少人工干预。
- 实时监测:在线仪表动态检测电阻率、TOC等参数,确保水质达标。
- 材料优化:耐腐蚀材质(如316L不锈钢)延长设备寿命,避免二次污染。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