半导体行业用超纯水设备的主要要求包括水质指标、设备配置、工艺流程和运维管理等方面。
水质指标要求
- 电阻率:半导体行业对超纯水的电阻率要求极高,通常需要达到18.2 MΩ·cm以上,部分工艺甚至要求接近18.3 MΩ·cm。电阻率越高,离子污染越低,例如钠、钾等碱金属离子可能导致晶体管漏电,重金属(如铜、铁)会改变半导体掺杂特性。
- 颗粒物:颗粒物要求通常≤10个/mL(尺寸≥0.22 μm),先进制程(如3nm以下)可能要求≤1个/mL。检测方法包括液体颗粒计数仪(如HIAC标准)
。 - 微生物:要求<1 CFU/mL(菌落数),部分工艺要求趋近于零。控制手段包括紫外线杀菌(UV)、膜过滤(如UF/MF)、臭氧处理,并采用氮封水箱防止二次污染。
- 金属离子与痕量元素:如钠(Na⁺)、钾(K⁺)、铁(Fe)、铜(Cu)、硼(B)、硅(Si)等需严格控制。例如,ASTM D5127-13(2018)对Type E-1.2水要求硅含量≤1 ppb,铜≤0.05 ppb。
- 有机污染物:总有机碳(TOC)通常≤5 ppb,部分工艺要求≤1 ppb。控制方式包括紫外线氧化或超滤(UF)去除有机物。
设备配置要求
- 预处理阶段:原水的初步净化包括多介质过滤和活性炭吸附技术,去除大颗粒悬浮物、胶体和部分有机物。预处理环节还需投加阻垢剂防止结垢,并通过软化器置换水中的钙镁离子
。 - 核心净化工艺:反渗透(RO)系统是超纯水制备的核心环节,利用半透膜的选择透过性,实现98%以上的离子去除率。半导体级RO膜通常采用聚酰胺复合材质,脱盐率高达99.5%。为进一步去除残留离子,系统会配置电去离子(EDI)装置,使产水电阻率稳定在15-17 MΩ·cm。
- 终端精制:采用紫外线氧化技术、超滤(UF)与纳米过滤等方法,进一步去除微量有机物和颗粒物。
工艺流程和维护管理
- 多级工艺:超纯水设备通常采用多级工艺逐级提纯,包括预处理、核心净化、终端精制等环节。
- 运维管理:设备需定期消毒管路和水箱,推荐使用紫外线杀菌、臭氧消毒或化学循环系统。水质监控系统实时显示电阻率、TOC等参数,超标自动报警;耗材如滤芯、RO膜需定期更换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