废水处理设备的原理是通过物理、化学、生物或组合方法,去除废水中的污染物(如悬浮固体、有机物、营养盐、重金属、病原微生物等),使其达到排放标准或回用要求。处理过程通常分阶段进行,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设备和技术。
以下是废水处理设备的核心原理和主要阶段:
物理处理 (去除悬浮物和漂浮物)
原理: 利用物理作用(如筛滤、重力沉降、浮力、过滤等)分离废水中的不溶性污染物。
关键设备与过程:
格栅: 像筛子一样拦截大块漂浮物和悬浮物(如树枝、塑料、布条等)。
沉砂池: 利用重力沉降原理,去除密度较大的无机颗粒(如砂砾、煤渣等),防止后续设备磨损和淤积。
沉淀池/初沉池: 利用重力沉降原理,去除较重的有机和无机悬浮固体。处理后的污泥沉入池底排出。
隔油池/除油装置: 利用油水密度差,让油脂浮到水面被刮除(适用于含油废水)。
气浮装置: 向水中通入微小气泡,使密度接近或小于水的悬浮物(如油脂、细小颗粒)粘附气泡而上浮到水面被去除。
过滤(砂滤、膜过滤等): 使水流通过多孔介质(如砂层、滤布、膜),截留更细小的悬浮颗粒、胶体甚至部分溶解性物质。
化学处理 (去除溶解性物质、胶体、色度等)
原理: 利用化学反应(如中和、氧化还原、混凝、沉淀、消毒)来转化或去除污染物。
关键设备与过程:
混凝/絮凝池: 投加混凝剂(如硫酸铝、聚合氯化铝)使水中胶体颗粒脱稳,再投加絮凝剂(如聚丙烯酰胺)使脱稳颗粒聚集形成易于沉降或气浮去除的大絮体(矾花)。
化学沉淀池: 投加化学药剂(如石灰、硫化物)使溶解性污染物(如重金属离子、磷酸盐)转化为不溶性沉淀物,然后通过沉降或过滤去除。
中和池: 投加酸或碱,调节废水pH值至中性或后续处理所需的范围。
氧化还原池: 投加氧化剂(如臭氧、氯、次氯酸钠、过氧化氢)或还原剂,破坏或转化污染物(如氰化物、部分难降解有机物、色度)。
高级氧化: 利用强氧化性自由基(如羟基自由基·OH)深度氧化降解难生物降解有机物(如药物残留、内分泌干扰物)。常用技术包括臭氧/过氧化氢、芬顿反应、光催化氧化、电化学氧化等,需要特定反应器和能量输入(如紫外光、电能)。
消毒设备: 投加消毒剂(如氯、二氧化氯、臭氧、次氯酸钠)或利用物理方法(紫外线照射),杀灭废水中的病原微生物(细菌、病毒、寄生虫卵)。常用设备有加氯机、臭氧发生器、紫外线消毒渠。
生物处理 (去除溶解性有机物和营养盐)
原理: 利用微生物(主要是细菌)的新陈代谢活动,将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(作为微生物的食物和能量来源)分解转化为稳定的无机物(如CO₂, H₂O)和新的微生物细胞(污泥)。也可去除氮、磷等营养盐。
核心条件: 提供适宜微生物生长的环境(溶解氧、温度、pH、营养平衡)。
关键设备与过程:
好氧生物处理: 微生物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分解有机物。
活性污泥法: 核心设备是曝气池(通过曝气设备如鼓风机、曝气头提供氧气)和二沉池(分离处理后的水和微生物絮体/活性污泥)。污泥部分回流到曝气池维持微生物浓度,部分作为剩余污泥排出。有多种变形(如A/O, A²/O用于脱氮除磷)。
生物膜法: 微生物附着生长在填料(如塑料球、波纹板)表面形成生物膜。废水流经填料时,污染物被生物膜吸附和分解。设备包括生物滤池、生物转盘、移动床生物反应器、膜生物反应器等。MBR结合了生物膜/活性污泥与膜过滤技术,出水水质好。
厌氧生物处理: 微生物在无氧或缺氧条件下分解有机物,产生沼气(主要成分甲烷)。适用于高浓度有机废水。核心设备是厌氧反应器(如UASB上流式厌氧污泥床、IC内循环反应器、EGSB膨胀颗粒污泥床、厌氧消化罐)。
生物脱氮除磷: 通过创造特定的缺氧、厌氧、好氧环境,利用特定微生物群体完成硝化/反硝化脱氮和聚磷菌过量吸磷除磷。通常在活性污泥法(如A²/O工艺)或生物膜法中实现。
深度处理/后处理 (进一步提标或回用)
原理: 对经过二级(生物)处理后的出水进行进一步净化,以满足更严格的排放标准或回用(如灌溉、工业冷却、地下水回灌)要求。
关键设备与技术:
过滤: 砂滤、活性炭吸附过滤、精密过滤器(如保安过滤器)。
膜分离: 利用膜的孔径选择性进行分离。
微滤/超滤: 去除更细小的悬浮物、胶体、细菌、部分大分子有机物。
纳滤: 去除小分子有机物、二价离子、部分硬度、色度。
反渗透: 去除绝大部分溶解盐、有机物、微生物,产水接近纯水。常用于海水淡化、工业纯水制备、污水深度回用。需要高压泵提供动力。
高级氧化: 进一步降解微量难降解有机物和消毒副产物。
脱盐: 反渗透、电渗析、离子交换等(针对含盐废水或回用水要求)。
生态处理/人工湿地: 利用土壤、植物、微生物的综合作用进一步净化水质,运行成本低,生态效益好。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