8吨研磨废水处理设备的工作原理主要基于物理拦截、生物降解与膜分离技术的多级协同作用,核心流程如下:
一、预处理阶段:悬浮物与油类拦截
- 格栅拦截
废水先通过粗/细格栅,去除大颗粒磨屑(如金属碎块、研磨渣),防止堵塞后续设备。 - 调节池均质
均衡水量水质波动,为后续稳定处理创造条件。 - 隔油与混凝沉淀
- 含油废水经隔油池分离浮油;
- 投加PAC/PAM混凝剂,凝聚胶体颗粒形成絮体,沉淀去除悬浮物(SS去除率>80%)。
二、生物处理阶段:有机物降解
- 缺氧-好氧(A/O)工艺
- 缺氧池:微生物将硝酸盐还原为氮气脱氮,同时水解大分子有机物(如研磨液添加剂)为小分子易降解物质。
- 好氧池:曝气维持DO 2-4 mg/L,好氧菌分解小分子有机物(COD去除率60%-70%)。
- 生物接触氧化强化
采用三级接触氧化填料,增加生物膜量,提升对难降解有机物(如润滑剂)的处理效率。
三、深度处理与回用:膜分离技术
- MBR膜超滤系统
- 生物处理出水进入MBR膜组件,膜孔径0.1-0.4μm高效截留微生物与悬浮物,出水浊度接近零;
- 污泥浓度(MLSS)可提升至8000-12,000 mg/L,强化处理能力。
- 消毒与回用
膜后出水经紫外或氯消毒,去除病原体,部分水质可达回用标准(如清洗用水)。
四、污泥处理系统
- 沉淀池污泥排入污泥池浓缩消化,上清液回流至生化池;
- 剩余污泥量极少(1-2年清理一次),通过吸粪车抽吸外运。
五、技术优势
- 集成化设计:设备埋地安装,节省占地,适应厂区空间限制。
- 节能高效:A/O工艺结合MBR,减少曝气能耗,污泥产率降低40%以上。
- 水质适应性:针对研磨废水高SS、难降解特性,通过“物化预处理+生物强化+膜分离”组合工艺确保稳定达标。
总结:8吨研磨废水处理设备通过格栅隔油→混凝沉淀→A/O生物降解→MBR膜过滤的流程,实现悬浮物拦截、有机物分解及深度净化,最终达到回用或排放标准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