纯水设备核心原理是利用物理过滤和膜分离技术,特别是反渗透(RO)技术,去除水中绝大部分的杂质离子、有机物、微生物、胶体等,最终得到高纯度的水。
整个系统是一个多级处理流程,主要包含以下几个关键部分及其原理:
预处理系统:
目的: 保护后续昂贵的RO膜,去除原水中可能堵塞或污染RO膜的物质(如泥沙、悬浮物、胶体、余氯、有机物、硬度离子等)。
主要单元:
多介质过滤器: 利用不同粒径的石英砂、无烟煤等多层滤料,通过机械截留作用去除水中的泥沙、悬浮物、铁锈、胶体等较大颗粒。
活性炭过滤器: 利用活性炭巨大的比表面积和吸附能力,有效去除水中的余氯、氯胺(对RO膜有强氧化破坏作用)、有机物、部分色素和异味。
软化器(可选,视原水硬度而定): 使用离子交换树脂(通常是钠型阳离子树脂),通过离子交换原理去除水中的钙、镁离子(硬度离子),防止它们在RO膜表面结垢。树脂饱和后用浓盐水(NaCl)再生。
保安过滤器(精密过滤器): 通常采用5微米(μm)的PP熔喷滤芯,作为最后一道预处理屏障,确保进入RO膜的水中不含大于5μm的颗粒物。
反渗透(RO)系统 - 核心净化单元:
目的: 去除水中95-99%以上的溶解性盐分、离子、有机物、微生物(细菌、病毒)、胶体等几乎所有杂质。
原理:
渗透现象: 当半透膜(只允许水分子通过,阻止溶质通过)两侧溶液浓度不同时,水分子会自然地从低浓度溶液(纯水侧)向高浓度溶液(盐水侧)渗透,直到两侧浓度平衡(或形成渗透压差)。
反渗透: 在盐水侧施加一个大于其自然渗透压的外界压力(通常需要高压泵提供10-20公斤甚至更高的压力),迫使水分子克服自然渗透压,反向透过RO膜,从高浓度盐水侧流向低浓度侧(即产水侧)。而溶解的盐分、离子、有机物等绝大部分杂质则被RO膜截留在浓水侧,随浓水排出。
关键组件:
高压泵: 提供RO过程所需的高压。
RO膜元件: 核心部件。通常是将卷式膜片缠绕在中心产水管上,封装在压力容器内。水在压力下沿膜表面流动,纯水穿过膜汇集到中心管,含高浓度杂质的浓水从膜的另一端排出。
压力容器: 容纳RO膜元件,承受操作压力。
控制系统: 控制高压泵启停、调节运行参数(压力、流量、回收率)。
产水(纯水)与浓水: RO系统会产生两股水流:
RO产水: 即经过深度净化的纯水,是系统的主要产品(1吨/小时)。
RO浓水: 含有被RO膜截留下来的绝大部分杂质和少量水分的浓缩废水,需要排放或回收利用(如用于冲洗、灌溉等)。回收率(产水量/进水量)通常在50-75%之间,意味着生产1吨纯水大约需要1.3-2吨原水,产生0.3-1吨浓水。
后处理系统(纯化水储存与分配/深度抛光):
目的: 进一步提升水质(尤其对电导率要求极高时)、保障储存和输送过程中的水质稳定、防止微生物滋生。
主要单元:
紫外线杀菌器: 利用特定波长的紫外线破坏水中微生物的DNA/RNA,杀灭细菌、病毒,防止其在纯水储存和管道中繁殖。
脱气膜/脱气塔(可选): 去除水中溶解的二氧化碳(CO2),二氧化碳溶于水会形成碳酸氢根离子(HCO3-),影响终端水质电导率。
EDI装置(电去离子)或混床(可选,对水质要求极高时): 用于深度去除RO产水中残留的微量离子,生产电阻率达到15-18兆欧姆·厘米(MΩ·cm)以上的超纯水。EDI利用离子交换树脂、离子选择性膜和直流电场,连续再生树脂并去除离子。混床则是阴阳离子交换树脂的混合体,进行深度离子交换。
纯水箱: 储存RO产水或最终纯水/超纯水。
输送泵与循环管路: 将纯水从水箱输送到各个使用点,并保持管道内水流循环,防止死水区滋生微生物。
终端微滤/超滤(可选): 在使用点前设置0.22μm或0.45μm的微滤,或超滤膜,去除管道中可能存在的微小颗粒物和微生物,确保最终用水点的水质。
控制系统:
目的: 实现设备自动化运行、监控关键参数、保障安全、报警提示。
功能:
控制水泵、阀门等的启停和顺序。
监测压力、流量、电导率、液位、pH(如有)等关键参数。
设定和保护运行参数(如高压、低压、高电导率)。
记录运行数据。
报警和故障诊断。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