反渗透设备浓水排放异常是常见故障,需结合系统运行参数和污染特征进行针对性处理。以下是系统性解决方案:
一、排查硬件与运行参数
- 回收率调整
检查反渗透膜组件的回收率设置,确保不超过设计允许范围(通常为75%-85%),过高会导致浓水浓度超标。
膜元件状态检测
- 若产水量下降伴随浓水排放增加,可能因膜污染或机械损伤,需进行化学清洗(如柠檬酸循环清洗)或更换元件。
- 检查O型圈、盐水密封圈是否破损,避免浓水泄漏至产水侧。
压力与流量校准
调整高压泵压力至额定值(通常1.5-2.5MPa),并校准浓水流量计,避免因仪表误差导致回收率异常。
二、进水水质优化
- 预处理强化
- 多介质过滤器需定期反冲洗,防止胶体堵塞膜表面。
- 活性炭过滤器需控制微生物繁殖,避免生物膜污染。
- 阻垢剂投加
根据浓水中的钙、镁、硅含量调整阻垢剂类型和剂量,防止结垢(如使用含EDTA的药剂)。
三、浓水处理技术选择
回用方案
- 低盐浓水可回用于冷却塔或绿化灌溉。
- 高盐浓水需二次反渗透或电渗析处理,回收率可达60%-80%。
零排放(ZLD)
通过蒸发结晶将浓水转化为固态残渣,适用于环保要求严格的场景,但成本较高
。
四、运维管理
定期维护
- 每3个月清洗膜组件,监测SDI值(建议<3)。
- 校准电导率仪和压力表,确保数据准确
。
故障应急
若浓水突然增多,立即检查低压开关、逆止阀及冲洗电磁阀状态,排除机械故障。
五、典型案例参考
- 硅污染:浓水硅含量>100mg/L时,需采用专用阻垢剂并控制pH值在7-8。
- 生物污染:使用非氧化性杀菌剂(如异噻唑啉酮)浸泡膜元件。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