EDI与混床超纯水设备的核心区别可从技术原理、运行特性及经济性三方面对比分析:
一、技术原理差异
混床
采用阴阳离子交换树脂混合填充,通过酸碱再生实现离子交换,出水电阻率通常为14-18 MΩ·cm。树脂饱和后需人工配酸碱再生,产生废液需中和处理。EDI
结合电渗析与离子交换技术,利用直流电场驱动离子迁移并通过树脂床纯化,无需化学再生,出水电阻率可达10-18.2 MΩ·cm。树脂通过水解离产生的H⁺/OH⁻自动再生,实现连续产水。
二、运行特性对比
三、经济性分析(以10 m³/h系统为例)
维护成本
- 混床:年耗酸碱约40吨,危废处置费3万元,人工成本38.4万元。
- EDI:仅需更换滤芯/UV灯,年化维护成本低65%。
投资回收
EDI初期投资高20%,但1.5年即可通过节省成本收回差价。
四、适用场景建议
混床:适用于水质波动小、预算有限的中小型项目。
EDI:优先选择于半导体、医药等对水质稳定性要求高的领域。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