核心目标
将普通自来水或地下水,通过多级净化处理,去除其中绝大部分的盐分、离子、细菌、病毒、有机物等杂质,得到电导率极低(通常<10μS/cm,甚至可达1μS/cm以下)的高纯度水。
第一步:预处理系统 (Pre-Treatment)
这是保护后续RO膜的关键,目的是去除会对RO膜造成不可逆损伤的物质。
原水箱 & 原水泵:储存原水并提供稳定的供水压力。
多介质过滤器:通常填充石英砂、无烟煤等,主要去除水中的悬浮物、泥沙、胶体等大颗粒杂质,降低水的浊度。
活性炭过滤器:填充活性炭,主要吸附水中的余氯、异味、有机物和部分色素。余氯是RO膜的天敌,必须在此彻底去除。
软水器(可选):如果原水硬度(钙、镁离子含量)很高,会增加RO系统结垢的风险。软水器通过离子交换树脂去除钙镁离子,防止RO膜结垢。
精密过滤器(保安过滤器):安装孔径为5μm(微米) 的PP棉滤芯,作为最后的保险,拦截预处理过程中可能漏过的任何微小颗粒物,确保进入RO膜的水是洁净的。
第二步:一级反渗透系统 (1st Stage RO)
这是第一道核心脱盐环节。
高压泵:为水流提供克服RO膜渗透压所必需的高压力(通常需要8-15公斤的压力)。
一级RO膜:在高压下,水分子被迫通过RO膜的微小孔径(约0.0001微米),而绝大部分的溶解盐分(95%-99%)、细菌、病毒、有机物等被截留并排出,形成“浓水”(废水)。
产水:得到初步净化的“一级纯水”,其电导率通常在10-30μS/cm之间。
浓水:含有高浓度杂质的水,一部分会被排放,一部分可以回收至预处理前端以节约用水。
第三步:二级反渗透系统 (2nd Stage RO)
对一级纯水进行“精加工”,进一步提升水质。
中间水箱:储存一级RO产水。
二级高压泵:为二级RO系统提供压力。
二级RO膜:一级纯水已经非常干净,含盐量很低,其渗透压也很低。因此二级高压泵所需的压力更小,能更高效地将剩余的那1%-5% 的离子进一步去除。
产水:得到更高纯度的“二级纯水”,电导率可低于5μS/cm,甚至达到1μS/cm以下。
浓水:因为二级进水已经很干净,这部分浓水通常直接回流到一级高压泵的前端,进入一级RO系统再次处理,几乎实现零排放。
第四步:后处理系统 (Post-Treatment) - 可选
根据最终用水要求进行配置。
纯水箱:储存二级RO产出的纯水。
纯水泵:为最终用水点提供稳定的压力。
紫外线杀菌器(UV):杀灭纯水储存和输送过程中可能滋生的微量细菌,确保水质无菌。
抛光混床/EDI(可选):如果对水质要求极高(如电阻率需达到10MΩ·cm以上),会在RO后增加抛光混床或电去离子(EDI)装置,深度去除残余的极微量离子。
为什么需要“双级”RO?
更高的脱盐率:单级RO脱盐率一般在95%-99%,而双级RO系统总脱盐率可达99.5% - 99.9%以上,能稳定产出超低电导率的高纯水。
水质稳定性:当原水水质波动(如源水含盐量突然升高)时,双级系统能更好地保证最终产水水质的稳定。
保护后续设备:如果后续有更精密的处理设备(如EDI),双级RO为其提供了更优质、更安全的进水保障。



